首页  >  机构概况  >  委内直属机构  >  新闻中心  >  中心发布 > 正文
70年70秒:从一条裤子到辉煌的中国石油工业

文章来源:国资小新  发布时间:2019-10-29

70年代末,在中国乡村,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黑色裤子——它结实,耐磨,久穿不坏,就是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上面印有字。有的裤子经过长期洗涤后,字迹更明晰:“25kg”“日本制造”,看得一清二楚。

裤子上的字样隐约可见

原来,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挣扎在温饱线上。为了解决吃饭难关,中国从日本进口了大批尿素做化肥。当时中国城里人,一人一年只有少量布票,还不够做一条裤子;乡村农民更是衣衫褴褛,困难得没有裤子穿。所以,尿素用完后,尼龙袋染一染,正好做一条裤子,可谓“变废为宝”。但是当时的印染技术不过关,经过多次洗涤之后,上面的字就会原形毕露。

当时国内衣服的颜色基本只有灰、蓝、黑三种,穿着千篇一律,外国媒体称之为“蓝蚂蚁”或“灰蚂蚁”。

1973年的上海纺织厂女工

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的服饰从单一到多样,靠的是什么呢?你可能想不到,是石油工业!

作为布匹的主要来源,棉花是单亩出产率最低的经济作物之一;但一亩高产棉田在现代农业的科学管理前提下,最高也仅有600斤。土地有限,是种粮食?还是种棉花?如果要满足全中国人的穿衣问题,那么很多人就要饿肚子了。在没有化纤的日子里,棉布的确难以独力承受几亿人民穿衣之重。

如何走出两难困境?办法只有一个——无中生有。归根到底,粮棉争地矛盾的最终解决,是靠化学纤维。

化纤在20世纪初叶被发明之时,完全出于对蚕吐丝的模仿;当人们发现以石油等为原料的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所具有的粘性可以用来抽丝,人类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放。

化纤,引领了一个时代中国的穿衣时尚。在20世纪80年代,如果能收到一件“的确良”衣服,回头率那是相当高。这就是芳烃技术。

芳烃是化学工业的重要根基,广泛用于三大合成材料以及医药、国防、农药、建材等领域。对二甲苯是用量最大的芳烃品种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合成应用最为广泛的聚酯纤维的初始原料,通过聚酯切片、抽丝、纺织,再做成衣服或其他日用。

20世纪90年代,仪征化纤一、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形成年产50万吨化纤和原料的生产能力,占中国合成纤维产量的三分之一,可以为中国每人每年提供一套“的确良”新衣,极大地缓解了中国百姓穿衣难的问题。

仪征化纤一、二期工程建成投产

但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整个聚酯产业链的核心是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问题,而聚酯产业的重要源头芳烃的生产技术一直依赖进口。

2013年12月15日,海南炼化芳烃联合装置生产出一级对二甲苯产品,中国石化成为全球第3家拥有整套芳烃生产专利技术的公司,其“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穿衣问题的解决,是70年来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壮大的缩影。没有“工业血液”的石油,今天的一切建设成就,都难以想象。日前,国资小新和凤凰网一起推出“70年70秒”系列短视频,今天和您一起回顾,中国石油工业70年的光辉历程。

70年70秒: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石油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仅有甘肃玉门老君庙、新疆独山子、陕西延长等几个小规模油田,年产不足12万吨,国内消费的石油基本上依靠进口。那时候,西方国家一些专业学者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家。

1938年玉门老君庙油田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开发建设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和青海冷湖油田及四川油、气田,扩大了玉门油田,初步形成了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几个大盆地进行的区域勘探取得新的进展。

甘肃玉门油田

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但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60年代初,我国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严重困难和巨大压力,大庆石油会战在这个时期打响。经过3年多的奋战,到1963年,我国高速度、高水平地探明和建设了大庆油田,形成了年产600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

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

1964年1月21日,石油工业部党组向中共中央报告,提出要在天津以南、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组织华北石油会战。到1965年,在山东建成的胜利油田、在天津建成的大港油田都开始出油。华北石油会战打开了渤海湾地区的勘探局面,在中国东部又开辟了一个新的石油生产基地。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人造地球卫星筹备工作遇到重大技术难题:缺乏专用润滑油。与工业油、车用油等其他油品相比,航天用油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对润滑油的稳定性、洁净及耐高低温等性能要求很高。为攻克这一难题,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的前身——原石油工业部北京试验厂(代号621厂)正式组建,成功生产出合格的特种润滑油交付使用,这标志着中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少数几个掌握航天工业、核工业用油技术的国家之一。

长城润滑油

1970年,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上天,卫星配套润滑材料提供全方面润滑防护,确保了卫星能够适应太空恶劣环境和正常运转。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各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石油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文件,决定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石化)。中石化接连开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亿吨级大油田——塔河油田,第一座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茂名石化,中国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文23储气库等等,它们不断突破纪录。

不仅如此,由于地热开发与石油勘探开发原理相同,为助力能源转型,2019年,中国石化地热业务辐射河北、陕西、山西等13个省区市,供暖能力达5000万平方米。

新中国第一座“地热城”——雄县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