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集团以国企改革破解难题 激活转型发展
徐矿集团以国企改革破解难题 激活转型发展
文章来源: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7-06
荣获“全国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企业”称号,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27项改革任务,55户、占江苏省78.6%的集体企业全部平稳清理退出,清理各类低效无效企业105户,完成27家单位减亏扭亏,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290项次……
近年来,徐矿集团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先后破解了产业接续、人员安置和环境治理“三大难题”,创出全国老工业基地国企转型、关闭矿井重生、衰老矿区生态修复“三大样本”,推动企业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重生的“徐矿之路”,迈上了绿色转型新征程。
把牢“定盘星”,引入市场机制
“我是党员,攻坚有我!”
近日,在国内首台褐煤机组——徐矿集团锡盟乌拉盖2×100万千瓦电厂项目建设现场党旗猎猎,党员职工们正在抢时间、加速度,攻坚克难,为早日实现“锡盟-泰州”直流特高压通道配套电源发电全力以赴。
近年来,徐矿集团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个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积极探索,创新“五满理念”,实施“五大工程”,开展“五心教育”,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6月17日,走进全国科改示范企业、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公司总工程师叶国晨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的“2022年度任务挑战榜”格外显眼。“围绕‘卡脖子’问题,公司面向科研人员发榜,形成谁有本事谁揭榜、谁有能力谁来干、谁能破解谁领薪的生动局面。”叶国晨介绍。
在把牢党的领导这颗“定盘星”基础上,徐矿还深入推进经营机制市场化改革,实施“两去两能”(去行政化、去身份化,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两全两能”(全员绩效考核、全周期工资调控,实现收入能增能减)、“两市两能”(市场化招聘、市场化用工,实现员工能进能出)三项制度改革,对徐矿集团及73家基层单位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一大批年轻人才走上管理岗位。去年80后中层领导人员占全年提拔任用的48.2%。
在去年5月13日召开的全国煤炭行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交流会上,徐矿“实施党建五大工程、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做法被评为“煤炭行业党建工作品牌最佳案例”。
做好“乘除法”,破解历史问题
在国企改革中,徐矿集团这座“百年老店”如何破解历史问题、永葆青春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徐矿改革攻坚绕不过去的一道必答题?
对此,徐矿集团负责人表示,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徐矿抓牢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这个关键,用好“乘除法”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做除法,坚决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让“百年老店”筋骨强健,面貌一新。截至目前,徐矿已全面完成55家集体企业出清、10户“僵尸企业”处置、30户三四类企业清理、27家单位减亏扭亏、14家小微企业压减、3家公司制改革、“三供一业”移交和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管理工作,并建立起“僵尸企业”“四类控股企业”“三类参股投资”清理处置长效机制。
——做乘法,“聚指成拳”,搭建煤炭贸易平台,推动优势更优、强项更强,更好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2021年,徐矿集团整合徐州、新疆、陕甘三大基地煤炭销售资源,成立3家全资子公司,统一于江苏省运销公司煤炭贸易平台下运营,有效提高了市场话语权和控制力,形成了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
该平台2021年煤炭贸易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同比实现翻番,高质量完成省政府100万吨煤炭储备任务。今年一季度,克服疫情和市场影响,实现煤炭等物资贸易量增长34%,为省内煤炭增供同比增长40.56%。
通过前期的改革发展,徐矿集团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效益水平明显提高,正加快探索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打好“主动仗”,提升创新驱动
——张双楼矿、天山矿业公司建成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树起全煤行业智能化建设的“徐矿标杆”。
——天山矿业公司产能核增至850万吨/年,建成新疆最大井工煤矿;破解软岩支护难题,新安煤业公司产能核增至150万吨/年,相当于新建一个年产60万吨的中型矿井。
——“绿色闭坑”系列关键技术实践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初步测算创效3.18亿元。
——污泥发电,徐矿方案解困苏州“垃圾围城”,助力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突破行业技术瓶颈,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公司深耕“专精特新”试验田,获得82项专利,参加18项国标、行标的起草和制定,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把一系列行业亟待解决、限制企业发展的“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推动一大批行业首创、国际领先的重大科研项目、技术成果的相继落地背后,徐矿一众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创新“策源地”、人才“强磁场”、项目“孵化器”的重要作用。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徐矿集团与国家部委和多家高校院所深化战略合作,建立了国家能源深井安全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地下空间智能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江苏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聚集了何满潮院士和一批专家教授等高端人才,承担了一批国家和行业重点课题。
科技研发高投入,带来成果转换“加速度”。近三年来,徐矿集团累计完成科技成果鉴定382项,共获专利授权434项,发明专利15项,9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