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央地合作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赋能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央地合作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赋能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甘肃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2-11-11
今年以来,甘肃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央地合作项目落地实施,一批央地合作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10月底,2021年签约的116个项目已开工96个,完成投资1005亿元;2022年签约的88个项目已开工48个,完成投资104亿元。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实施、建成投用,央地合作项目成为甘肃经济重要“增长极”。
200多个央地合作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近年来,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央地合作形成了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发展格局,在石油化工、核工业、能源电力、数据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占主导地位,央企占据甘肃省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2021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助力甘肃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甘肃与有关央企签约116个央地合作项目,总投资4500亿元;2022年7月,在“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88个央地合作项目,总投资1427亿元。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央地合作项目快马加鞭。
华能甘肃公司投入资金5亿元积极推进甘谷、连城“两厂”重启,2022年10月14日甘谷电厂首台机组实现并网发电;优化升级连城火电机组设备,全力以赴保障迎峰度冬能源可靠供应。
长庆油田陇东油气开发分公司加快建设陇东页岩油百万吨级开发示范区,预计2025年将具备年产原油3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兰州石化公司全面谋划推动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投资达到200亿元,并以此为龙头,致力打造“延链、补链、强链”的优质央地合作项目集群。
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成为投资热点
央地国资国企积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对接地企双方“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度参与甘肃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充分发挥甘肃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合力构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新的增长引擎,实现央企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2021年6月签约的116个央地合作项目中,电力能源、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类项目数量位列前三,其余分别是数据信息、石油化工、生态环保、建材及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类。其中,电力能源类以33个项目位列第一,计划投资总额1171.08亿元,已开工26个项目,开工率78.79%,累计完成投资487.80亿元。
在2022年7月签约的88个央地合作项目中,新能源、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类项目数量位列前三。其余分别是数据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类。其中新能源类以35个项目位列第一,计划投资总额325.77亿元,已开工20个项目,开工率57.14%,累计完成投资68.06亿元,投资进度20.89%。
这是甘肃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生动实践。
推动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储备项目抓前期。
目前,甘肃央地合作项目双方进一步扛指标、扛任务、扛责任,用足政策红利、激发创新活力,先进产能应开尽开、各类项目能上快上,挖掘潜力、拓展增量,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懈努力。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分别与14个市(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央地合作项目全部纳入政企联合推进重点工程。330千伏砂坪变多站融合数据中心建成投产,河清滩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陇南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今年年底前建成投运,玉门昌马抽水蓄能项目、定西渭河源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获核准,平凉大秦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在开展可研。
国家电投拟投资100亿元的康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阶段各专项研究报告,力争2023年5月完成项目核准,同年开工建设;总投资90亿元的瓜州县老旧风机改造项目,目前正在开展北大桥4.95万千瓦老旧风电场等扩容技改示范项目。
长江三峡总投资96.26亿元的张掖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今年10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108.29亿元的武威黄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大专题报告评审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核准。
中节能天水秦州50兆瓦风电项目已完成环评、水保、安评、林草、地灾等报告编制送审,计划2023年3月30前开工,当年底实现并网发电。
甘肃省国资委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推动地企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用足用好国家和甘肃省出台的关于稳经济、扩投资和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等一揽子政策红利,充分发挥在甘央企的项目建设主体作用,强化市州政府服务保障和省直部门要素配置,增强抓项目的合力,力争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并推动甘肃各地和有关央企、省属企业进一步对接地企双方“十四五”发展规划,创新合作思路,拓展合作空间,谋划实施更多合作项目,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责任编辑: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