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国资委积极构建“大国资”监管格局
安徽合肥国资委积极构建“大国资”监管格局
文章来源:安徽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1-11-08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国资委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在国资监管上力推“三个转变”,即:由以企业改制为主向推动国有产权对外合作发展转变,由资源分散发展向资源优化集中发展转变,由单纯监管企业的国有资产向管理更多领域的国有资产转变。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整合更多领域内国有资产,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统一行使国资监管职能,“大国资”监管格局基本成型,国资监管机制不断完善。
由以企业改制为主,向推动国有产权对外合作发展转变。通过股权转让、重组合作等形式,加大国有产权对外合作发展力度,以“存量”撬动更大“增量”,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活力和带动力,壮大国有经济。借助与央企合作发展会议、徽商大会、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和家博会等平台,深入推进国有产权对外合作,吸引战略投资者,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取得新成效。成功推动中国建设银行增资扩股兴泰信托、中国盐业总公司整合搬迁市属化工企业、美菱集团成功转让美菱股份等重大资产重组。创新融资方式,引进京东方在肥投资建设了国内首条液晶显示器6代线,为建设合肥平板显示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资源分散发展,向资源优化集中发展转变。进一步整合系统内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突出企业主业,明确发展目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制订全市国资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打造城市投融资平台、公用事业、上市企业、非经营性资产、金融、支柱产业等六大国资板块。同时,本着“精干主业、集中资源、扁平管理”原则,加大同类企业、产业、产品整合力度,通过“三个收缩”实现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即:横向收缩管理跨度,纵向收缩管理层次,点上收缩股权比重;推动国有资本逐步向公益性领域、高技术行业、大企业集中。市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从最多时65户减至目前的21户。在基本完成市属国有大企业、大集团改革任务后,2010年又启动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攻坚,集中力量退出20户公用事业辅业企业、21户非主业房地产企业,清算关闭物资集团等3户空壳集团公司,取得明显成效。
由单纯监管企业国有资产,向管理更多领域的国有资产转变。在面上,市国资委已经形成了对多业态、多领域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并相应授权工业、金融、城市建设投融资、资产经营类控股公司直接经营;在点上,市国资委对企业监管真正实行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国有资产出资人意志得到有效的实现。2009年,市国资委授权国资公司完成了对长江剧院、解放电影院、光明影都、长淮影院、电影公司等7家国有电影文化企业的资产重组工作,组建了合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94万元,净利润1013万元,而在2008年这些企业亏损为729万元。前不久,市政府又将文化系统内的曲艺团、歌舞团、庐剧院等公益性国有资产,报业传媒集团资产,以及监狱系统新设立的企业资产,授权市国资委监管。下一步,合肥市将结合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索逐步将教育、卫生等领域内的国有资产授权市国资委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