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策略”推进宜昌道路客运跨越发展
“五大策略”推进宜昌道路客运跨越发展
文章来源:宜昌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3-04-02
从去年7月起,汉宜高铁正式运行,带来宜昌道路运输市场全方位振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宜昌交运集团科学谋划,以变应变,致力发展道路客运、旅游客运,困境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践中即有成功经验的探索,又有不少有益的思考。
一、“三大探索”是我市道路客运的成功经验
汉宜高铁正式运行,打通了武汉城市圈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快速通道,宜昌交通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区域综合交通格局在调整中逐步成型。在一定程度上,既改善了交通、方便了出行,但高铁的到来也挤占了宜昌道路客运市场。面对市场格局调整,宜昌交运集团在未雨绸缪,以变应变,突破性发展道路客运、旅游客运等四大版块,困难中较好实现了经营目标。2012年,公司实现营运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实现利润总额超1亿元。
一是实施综合配套,道路客运与高铁、公交实施无缝对接。
道路客运是宜昌交运集团的主营业务,针对高铁开通后长途道路客运下滑的市场态势,交运集团所属客运站场,“弃远攻近”,改变经营方略,抓住高铁开通后宜昌客流量猛增的机遇,及时将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投入营运,让铁路客运与道路客运“零换乘”、“无缝对接”,旅客从高铁出站即可换乘道路客运车辆及时奔赴其目的地,从而全面构建我市综合交通服务体系,既方便了乘客,又进一步扩大了道路客运覆盖面和调控力。
二是推进网络化建设,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促进规范营运。
随着高铁开通,宜昌各县市区客流量巨增,为规范营运,提高运营效率,宜昌交运集团着眼未来,以开拓性思维寻求发展资源,加快区域道路客运网络化建设,实施县市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2012年成功完成11条线路、52台车辆的公司化经营改造与调整。目前宜都华运等客运企业重组整合工作也得到稳步推进。客运班线的公司化改造,不但规避了相互杀价,抢揽客源,无序竞争等诸多弊端,实现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价格,而且实现服务质量、运营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是看准市场,抢占先机,旅游客运成为强劲经济增长点。
高铁开通带来宜昌旅游市场的全面升温,宜昌所属的三峡大坝、清江画廊、三峡人家、车溪、青龙峡以及宜昌周边地区旅游景点客流量倍增,交运集团立足自身优势,看准市场,把握先机,及时推出旅游客运专线,将道路客运、水陆联运并举,2012年道路客运发送旅客440万人次,实现窗口收入2.6亿元。特别是抓住宜昌特大城市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客运,依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宜荆荆城市圈,推动了旅游客运网络化经营。
二、“四个不够”是制约宜昌道路客运的瓶颈
道路客运、旅游客运是构筑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基础,是宜昌形象的流动名片,近年来客运市场通过规范整治,带来显著效应,为宜昌步入全国文明城市作出积极努力。但综观当前客运市场管理和营运现状,与外地先进省市相比,宜昌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市场主体散乱,统一规范管理不够。前一时期,随着道路客运市场的放开,实施“低门槛”的准入政策,形成多类客运主体,同时部分线路黑车泛滥,与规范管理的客运企业比较,形成竞争市场的不平衡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出行,但在另一方面影响了客运市场的管理,市场经营主体多、品质参差不齐,造成竞争中的博弈,各自打着“小算盘”,以多种方式谋取自身利益,管理和服务千差万别,营运效率低,服务质量差,安全风险大,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化城市、文明城市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单打独斗,互不来往,集约经营不够。宜昌是全国文明城市,并正在朝着现代化特大城市迈进,道路客运、旅游客运应该是宜昌形象的窗口。近几年随着交运集团的发展壮大和步入上市公司梯队,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道路运输的一支劲旅,在逐步推动县域客运企业的重组中,盘活了存量资产,实现了优势互补,同时为规范客运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带来显著效应。但综观全市客运市场,这一经验未得到推广,也未得到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的足够重视。目前,宜昌区域各类客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大多是单打独斗,互不来往,相互杀价,恶性竞争,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的行业政策壁垒,致营运效率不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
三是立足县市,拓展乡镇,开拓旅游客运市场不够。宜昌是水电旅游名城,国家5A级景区3处、4A级景区10处、 3A级景区14处,分布在五峰、兴山、长阳、秭归、远安以及夷陵区等各县市区及乡镇,虽我市都有发往各县市的班车,但大多以达县市城区为目的地,从县城到乡镇及其所属旅游景点基本由个体经营户承担、营运时间、安全保障、服务质量千差万别。随着宜昌城区的拓展和乡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改善乡镇道路客运条件的呼声已越越高,更是成为拓展道路客运、旅游客运的有效增长点。
四是城市公交、道路客运职责权限等理顺不够。城市公交顾名思义,应以服务和满足城区公共交通,方便市民出行为主要职能,而道路客运则是方便旅客远行为主要营运范围,两者虽然同为服务旅客和市民,但在营运线路和权责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应该是互为补充、互为提携的有机整体。但近年来,由于彼此发展愿望迫切,在营运线路、范围上区分不够明晰,彼此抢占资源、抢占市场,不恰当竞争行为常有发生,因此有必要统一思想,明晰权责,促进公交客运、道路客运和谐健康发展。
三、实施“五大战略”破解道路客运的瓶颈制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推进,道路客运、旅游客运在区域公共运输服务中还大有可为。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产业链要素中,“行”作为一个关键链节,必须作为重中之重。针对高铁运行带来的对道路客运的冲击,结合宜昌未来发展需要,笔者认为有必要实施“五大策略”破解道路客运“五大瓶颈制约。
第一,实施集约经营策略,破解无序竞争瓶颈。
集约经营是实施统一管理,规避无序竞争,实现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宜昌道路客运的现状和宜昌交运集团的实践经验看,实施集约经营策略,破解无序竞争瓶颈已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对各县市区的客运班线实施公司化改造。依托交运集团品牌优势、技术管理优势和经济实力优势,对资产规模小运营能力低的客运主体进行归并,淘汰落后车辆设备;二是要提高个体、私营客运的准入门槛,防止乱拉客源、乱提(降)运价、超速、超载、违规经营等不安全现象发生;三是统一规范管理,建立完善道路客运、旅游客运等系列管理措施,对违规行为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以相应的措施和手段规范道路客运市场,提升宜昌文明城市形象。
第二,实施“避密攻疏”策略,破解市场萎缩瓶颈。
汉宜高铁的开通,无疑萎缩了中长途道路客运市场,作为道路运输企业,要破解这一市场制约,必须拓宽思路,见缝插针、挖掘空白地带,以“避密攻疏”开辟新的客运市场。一是要实施道路客运与高铁无缝对接。高铁开通带来旅游市场的火爆,来宜旅游人群猛增,旅游客运不断升温,要服务这些人群,就必须抢占先机,以道路客运与高铁客运无缝对接,服务旅客,寻求效益增长点;二是进军远离高铁的中小城市市场。避开高铁客运对沿线带来的辐射,填补道路客运的空白和稀少地带,视市场需求开辟人口密集、旅游旺盛的旅游客运市场;三是追求市场主导,寻求强强合作的长途客运。当今农民打工潮方兴未艾,游客消费需求千差万别,长途客运因价格低廉,方便到站还有一定市场,作为道路客运企业有必要避开高铁等客运的辐射,寻求被铁路边沿化的中小城市,拓展道路客运市场,必要时与外地客运市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形成利益共同体,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第三,实施全方位市场策略,破解山区乘车难瓶颈。
当今的客运市场,一方面道路客运企业市场萎缩,经营业务不饱满,另一方面,边远山区乘车难的现象值得关注,有必要打破地域封锁、条块分割,进军乡镇道路客运市场。笔者经过调查,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村民对进城购物和土特产变现需求强烈,但由于交通车辆少与外界交往极为受限,虽然有个别的个体经营的车辆,但运营极不规范,安全隐患多,交通事故频发。作为道路客运企业应立足改善村民条件,方便村民出行开拓农村道路客运市场,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第四,实施网络经营策略,破解旅游客运发展瓶颈。
网络化布局是旅游客运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营运车辆利用率不足的有效方式,更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针对宜昌实际,一是要对“两圈一带”范围内所有节点城市的旅游客运市场进行调查,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科学决策节点区域。二是要在选定节点区域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产权合作方式在目标市场设立旅游客运企业,以合理规避地方政策制约和当地企业对外来同行的挤压,同时节约相应的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三是从鼓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的角度,出台引导企业形成网络化经营的政策保障措施。目前,宜昌交运集团道路旅游客运虽拥有了宜昌、武汉两个战略点,但受行业政策的限制,依然停留在各自为战的局面,未能实现网络化经营,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寻求互惠互利,实现网络化经营途径的方式方法。
第五,实施统一管理策略,破解和谐发展瓶颈。
道路客运、旅游客运、城市公交是文明城市的流动名片,是展示宜昌形象的窗口,实施规范统一管理,不仅事关企业之间的相互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管理的规范和道路客运、旅游客运的和谐发展,基于宜昌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应着眼于构筑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需要,对道路客运、旅游客运、城市公交线路主体进行重新明确,细化、实化职责权限和营运范围,统一思想观念、统一管理方略,既可形成多元经营发展的主体,又要形成规范管理和谐竞争的良好氛围,促进道路客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