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央企社会责任数据库  >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0)  >  央企蓝皮书 > 正文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生命鸟巢”守护三江源头生态和谐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1-12

摘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努力做绿色发展的表率,建设生态和谐电网,在电网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全生命周期,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特别是在青海三江源地区,深入开展“‘生命鸟巢’实现三江源头藏区人民、原生鸟类和新生电网和谐共处”社会责任根植项目,实现了鸟类和输电线路的和谐共存,守护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之美。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生命鸟巢 生态和谐

背景PART 01

三江源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中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享有“中华水塔”美誉,大型鸟类如乌鸦、老鹰、鹰隼、金雕等在此栖息。

2011年至2016年,青藏联网、玉树联网等工程相继投运,大电网逐步延伸到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铁塔银线相继在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上拔地而起,连绵延伸。由于输电线路铁塔是整个地貌中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当地鸟类停留栖息和筑巢的首选,部分鸟类因高压电击等受到伤害或死亡,草原鼠兔等物种因鸟类数量下降而快速繁殖,不仅啃食草叶草根,而且掘洞翻土,造成大面积寸草不生的“黑土滩”,严重影响牧民的正常放牧和生活。

鸟类活动也带来电线腐蚀、电网跳闸等电网运行风险,给藏区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据统计,青藏联网工程±400千伏柴拉直流输电线路自2011年11月正式投运以来共发生32次故障,鸟类活动引起的故障占总故障次数的96.8%;玉树联网工程330千伏唐玛玉输电线路自投运至2015年6月初共发生故障跳闸192次,其中因鸟类活动引起的跳闸占到总跳闸次数的97.8%。

早期,线路运维人员在输电铁塔上加装防鸟刺、驱鸟镜、倾斜横杆等一系列防鸟、驱鸟措施阻止鸟类停留,但防鸟效果不够理想,对鸟类带来一定伤害的同时又引起三江源地区生物链不稳定,进而对高原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为此,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青海电力”)在研究分析三江源地区鸟类习性的基础上,在输电线路铁塔上搭建人工鸟窝、招鹰架等,将传统电网维护中的防鸟、驱鸟转变为招鸟、招鸟,建设“生命鸟巢”。

责任行动PART 02

国网青海电力以新生电网、原生鸟类和藏区人民三方利益和谐共处为出发点,通过改变传统驱鸟方式,实现了“鸟线和谐”。以青藏联网工程±400千伏柴拉线(青海段)为例,采取了以下行动措施:

(一)全视角开展三江源地区鸟类活动分析

如何让青藏高原的鸟类以及大型猛禽在输电线路沿线安全正常的栖息,又不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是化解这一矛盾的关键和重点。国网青海电力一方面联系青海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查阅《中国鸟类图鉴》等学习鸟类生活栖息知识;另一方面积极对接三江源环境保护管理局等专业机构,加强鸟类观测、分析鸟类习性、研究鸟类活动规律,结合输电运维经验研究解决方案。

输电线路运维人员加强了对鸟类的观测和信息采集,通过日常巡视、特巡以及观鸟站24小时实时监测等方式对鸟类进行全天候观测,采集了大量的鸟类活动视频、图片数据,其中照片60156张,视频12305个,掌握了众多鸟类在杆塔上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

研究分析鸟类习性和活动规律,通过统计线路走廊1-2公里半径范围内鸟类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并对鸟类栖息、停留的杆塔所处地形、水源及食物源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鹰、乌鸦、秃鹫等不同鸟类活动习性和规律,如高大的铁塔是鹰的理想栖息场所,乌鸦喜欢接近人类食物残渣的地方筑巢,秃鹫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地面等。

(二)主动引导鸟类在杆塔“安全区域”栖息

运维人员探索在铁塔安全区域设置鸟窝托架供鸟类在托架上筑巢,经实践证明,鸟窝托架上虽然有鸟类活动迹象,但没有鸟类筑巢。后期,运维人员尝试在线路杆塔休息平台处加装人工鸟窝,通过分析研究实践,最终使用藤条筐加稻草制作出一种圆形碗状人工鸟窝,直径约1米、深约0.4米。

在输电铁塔上安装人工鸟窝

所有搭建的人工鸟窝均经过严格的安全论证和安全试验,分布在铁塔塔身的中部和旁边区域,既符合鸟类筑巢繁殖的自然规律又满足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外绝缘要求。在项目实施初期,电网运维人员共计在青藏联网工程20基铁塔上安装了人工鸟窝,并在鸟窝底部铺设20厘米厚的天然椰棕棕垫。经后期持续观测,20个人工鸟窝“入住”率达100%,所有“入住”的鸟类已在人工鸟巢孵化幼鸟。

(三)搭建多形式 “生命鸟巢”

针对鸟类活动栖息的特点,除在铁塔搭设人工鸟窝外,专业人员在线路铁塔密集区域周边装设了独立的招鹰架,给鸟类正常的活动和休息提供更多选择,避免鸟类在输电线路架空导线上休息停留,降低鸟类在输电线路三相导线之间飞行穿越的几率,保护鸟类免受高压电击的伤害。

鸟类在招鹰架停留栖

针对大型猛禽在输电铁塔上频繁活动的情况,结合青藏高原大型猛禽身长、翼展等身体特征,对大型猛禽频繁活动区域的输电铁塔提升了外绝缘水平技术改造,降低了大型猛禽在输电铁塔上方活动时因安全距离不够遭受电击的几率。

(四)推进“生命鸟巢”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

通过引进高科技观鸟设备,对青海省内不同海拔、不同地理气候输电线路沿线鸟类活动情况按月进行统计登记,以三年为一个单位建立鸟类活动、筑巢、繁殖、迁徙规律档案。结合档案对不同大小和习性鸟类的人工鸟巢实施一对一设计,并变固定安置为活扣悬挂方式,从而可根据当年鸟类活动的种类和数量合理安置。为每个人工鸟巢设置“门牌号”,进行监测管理。

从电网运行和生态保护两方面编制输电生态防鸟技术标准与规范,对不同电压等级人工鸟窝挂点的选择、安装、维护方法进行明确要求,将输电线路生态防鸟工作贯穿于电网设计、建设、运维全过程,对不同海拔区域、不同电压等级制定专属的生态防鸟实施措施以及相关技术标准。

在悬挂人工鸟巢铁塔底部粘贴二维码实施品牌传播,引导路人、游客等扫码查看当地野生鸟类以及其他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进一步呼吁社会大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履责成效PART 03

截至2020年3月,在青藏联网工程±400千伏柴拉线(青海段)共安装人工鸟窝168个、安装鸟窝托架20个、安装栖鸟架46个,成功引鸟筑巢56窝,孵化幼鸟138只;在青海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鸟类活动频繁的10千伏及35千伏输电杆塔上,共安装人工鸟窝3280个,安装招鹰架16只,运维过程中发现570个鸟窝有栖息筑巢痕迹,成功引鸟筑巢242窝,孵化幼鸟436只。

项目实施有效保护了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鸟类的良性发展。因鸟类受到伤害的几率大幅下降,三江源地区鸟类栖息地逐渐扩大,维护了鸟类与草原鼠兔的生物链平衡,草原鼠兔数量渐渐减少,减少了草原鼠兔对草原的挖掘活动,增加了草甸的营养循环,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三江源地区牧民的放牧和生活回归稳定,促进了当地民族团结。

而此举也让因鸟类导致的线路跳闸次数同比下降98%,大大降低了线路运维成本。自2018年以来,青藏联网工程±400kV柴拉线(青海段)未发生过因鸟类活动引起的跳闸故障。通过减少设备的故障率,降低设备故障停电时间,最大程度的满足输电设备对输送负荷的承载要求,提高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价值能力。

展望PART 04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国家电网已经在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出十几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项目,项目出发点已经从电网保护转变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项目实施也更多转变为更主动、自发地开展,并且是有规划、有计划性与复制性的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家电网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为地方创造了可观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也为电网自身的可持续运营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综合价值最大化。

【责任编辑:李沐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